電磁流量計的使用壽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安裝環境、介質特性及日常維護是否得當。通過科學的使用和保養,可有效避免傳感器磨損、電極污染等問題,顯著延長其壽命。
一、安裝時避開“損傷源”,奠定耐用基礎
遠離強干擾環境:電磁流量計的傳感器和轉換器易受強電磁場(如大型電機、變壓器)干擾,安裝時需保持至少1米以上距離,同時單獨接地(接地電阻<10Ω),避免與動力設備共用接地體,防止干擾信號導致部件老化加速。
確保管道條件適配:
管道內徑需與傳感器口徑一致,避免因流速不均造成電極局部磨損(尤其是含顆粒的介質);上游需保留5倍管徑、下游3倍管徑的直管段,減少漩渦對傳感器內襯的沖擊。
對于腐蝕性介質(如酸堿溶液),需根據pH值、溫度選擇適配的內襯材料(如聚四氟乙烯耐強腐蝕,橡膠耐一般磨損)和電極材質(哈氏合金耐酸堿,鈦合金耐海水),選錯材質會導致內襯腐蝕、電極剝落,直接縮短壽命。
二、針對介質特性做好“防護措施”
處理含雜質介質時加強過濾:當介質含固體顆粒(如泥漿、礦漿)或纖維時,需在流量計上游安裝過濾器,篩除直徑>3mm的顆粒,避免顆粒高速沖擊內襯造成劃痕,或纏繞電極導致測量異常。對于高粘度介質(如糖漿、污泥),需定期檢查內襯是否因介質附著導致厚度變化,及時清理。
控制介質溫度在額定范圍:超過額定溫度(如普通型號通常≤120℃)會導致內襯老化(如橡膠內襯高溫下硬化開裂)、電極密封件失效,若介質溫度波動大,需選擇寬溫型型號(如-40℃~180℃),并加裝溫度保護套管。
三、日常維護聚焦“核心部件”,預防為主
定期清潔電極,避免污染失效:
對于易結垢介質(如自來水、污水中的微生物膜),每周需檢查電極表面是否有沉積物,可通過手動擦拭(斷電后進行)或啟用設備自帶的清洗裝置(如超聲波清洗),防止垢層覆蓋電極導致測量失靈。
針對粘稠介質殘留,可每月用軟布蘸清水或中性洗滌劑擦拭內襯,避免殘留介質長期腐蝕內襯。
關注轉換器與電纜的狀態:
轉換器需避免陽光直射或雨水浸泡,安裝在通風干燥處,防止內部電路受潮短路;定期檢查顯示屏是否清晰,按鍵是否靈敏,發現異常及時檢修,避免小故障擴大。
連接傳感器與轉換器的電纜需固定牢固,避免頻繁彎曲或拉扯導致信號線斷裂,戶外電纜需套保護管,防止紫外線老化。
四、運行中做好“狀態監控”,及時排除隱患
定期校準,避免過載損傷:每年至少進行一次現場校準(或送計量機構校準),檢查量程是否與實際流量匹配(長期超量程運行會導致線圈過熱),精度是否達標。對于頻繁啟停的工況,需在啟動時確保管道充滿介質,避免空管狀態下電極干摩擦。
記錄異常數據,快速排查:當流量計出現示值波動、零點漂移時,需及時排查原因:
若介質含氣泡,需在管道高點加裝排氣閥,防止氣泡撞擊電極;
若內襯磨損(如測量礦漿后示值偏差增大),需及時更換內襯,避免進一步損壞傳感器本體。